【预告】“纸至——王雷艺术作品展”即将在安徽省美术馆举行!

2025-02-17   发布人:

纸至——王雷艺术作品展


学术顾问

范迪安


学术主持

于洋


策 展人

杨大伟


展览时间

 20250218-0309日 


展览地点

安徽省美术馆3号厅

合肥市滨湖新区成都路1 


主办单位

 浙江省美术家协会

 浙江师范大学

  安徽省美术馆 


承办单位

   浙江师范大学设计与创意学院  


支持单位

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纤维艺术与设计专业委员会

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时装艺术专业委员会

时装艺术国际同盟

金华市美术家协会

九三学社金华书画院



写给纸至--王雷艺术作品展

杨大伟


纸,是自然的人化物,是人类文明的载体。

至,本义为到,引申意指完全到达了极点。 


王雷以纸为媒介织造历史,形成了一种视觉间离。他将纸转换成另一种物,即实体、符号、信息等。单就形态而言,再造物作为承载信息的符号,使所有的层面及形态都在其艺术语言淬炼过程中符码化,使物的形态增生了能指的意义。 


王雷的作品是超越时空经典的祭念,也是对当下复制技术的质疑,在艺术置于当下社会的过程中获取了恰巧的介入。于是,他不断过滤个人的视觉印记,进而将纸张搓捻成纸绳编织作品,使纸不再是原本的概念,虽然作品仍基于无数根纸绳,但他所探求的却是物质置于人的社会价值和身份意识。同时,他不断消解艺术语言稳定不变的法式,使其艺术作品成为再造的确定之物。因此,他一直尝试改变人的观看和获知方式,通过物质转化的错位构成新像。法国哲学家让·鲍德里亚曾经对拟像有这样的阐释“拟像物从来就不遮盖真实,相反倒是被真实掩盖了,拟像物就是真实。”虽然这是针对数字媒介艺术而言,但针对王雷的艺术创作同样具有释读的启示。 


人类越来越依赖数字技术,但通过手工完成的纸纤维注入个人情感传递精神则变得尤为珍贵。王雷将传统手法与当代艺术观念相结合,试图重新定义纸纤维艺术的界限,并将它们用作探索作品中当代问题的材质,在观众下意识误读作品本质的同时,引发多感官体验才是他艺术实验的核心。 


王雷的艺术作品隐含了寓情的细微,显现出纸作为艺术媒介的至好。 


作者系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委员



王雷简历


1980年生于河南省;2003年毕业于河南省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,获文学学士学位;201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实验艺术系,获艺术硕士学位。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、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纤维艺术与设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、中国雕塑学会会员、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时装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、河南省文联第八届委员会委员;现为浙江师范大学“双龙学者”特聘教授、硕士生导师、设计与创意学院学科学术发展中心主任。


曾在中国美术馆、河南省美术馆、81美术馆、京师美术馆等单位举办个展11次;自20072024年参加国内外学术联展260余次,其中国家级展览40余次(5件作品入选第1213届全国美展);曾获第二届“中国美术奖·创作奖·铜奖”等奖项;主持国家艺术基金艺术创作1项、人才培养1项,传播交流推广1项;中国文学艺术发展专项基金艺术创作2项。


100余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、南京博物院、中国农业博物馆、中国丝绸博物馆、武汉美术馆、山东美术馆、关山月美术馆、湖北美术馆、河南省美术馆、今日美术馆、81美术馆、日本朝仓文夫纪念馆、澳大利亚白兔美术馆等20余家单位及中(大陆、港、台)、美、英、德、意、新、西、澳、韩、瑞士等10余个国家私人收藏;作品、论文收录《美术》《文艺研究》《美术研究》《装饰》《美术观察》《艺术评论》《中国雕塑》《中国美术馆》《义务教育教科书 艺术 造型•美术》(浙美版一年级上册)《光明日报》等各类杂志、画册、教材、报刊120余篇/次。


曾被美国费城艺术大学、清华大学、中央美术学院、西安美术学院、鲁迅美术学院、四川美术学院、河南省大学、郑州大学、北京师范大学、吉林师范大学、北京服装学院、广西艺术学院、吉林艺术学院、云南艺术学院、中华女子学院等40余所美术院系及新疆博物馆、河北博物院、中国丝绸博物馆等单位邀请开展学术讲座、工作坊80余场/次。